中山成人高考网logo

成考专升本《大学语文》记叙文材料汇总

发布日期:2018-11-17 02:32:23      作者:中山成考网      浏览量:

网校已经开班了,成人高考的考生们赶紧来报名吧!下面是的小编精心为成考考生准备的成考专升本《大学语文》记叙文材料汇总资料,希望能够帮助到成考考生。

    1、学习目标:

  本部分共13篇文章,其中文言文7篇,白话文6篇。精读课文7篇,泛读课文6篇。通过13篇记叙文的学习,要求学生掌握(1)记叙文的有关基础知识;(2)提高分析阅读记叙文的能力;(3)了解掌握有关作者与专书的知识。其中第2点是学习的重点。

  2、学习建议:

  (1)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文,把课文读通读透,熟练掌握课文内的内容。这点十分重要。有的学生过于依靠练习,课文没有读熟,就急急忙忙去做练习,结果本末倒置,没有掌握这门课的知识,所以要在读课文上面下功夫。

  (2)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,要认真体会,钻研课文后面的“提示”。“提示”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把钥匙,考试的试题大都从“提示”中出。

  (3)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分后面的《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》,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识。

  3、学习要点与难点

  具体课文的要点与难点见课文的《学习要点与难点》。

  记叙文部分总的要掌握的重点是,要掌握并灵活运用“叙述”,“描写”,“抒情”“议论”及修辞方法。

  顺叙: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。如,《郑伯克段于鄢》,《背影》;

  倒叙:把人物,事件的结局,或者人物经历,事件过程最精彩,突出的

  片断放到前面来写。如《马伶传》。

  叙述

  插叙:在叙述的过程中,停顿下来,插入另外一段事情,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。如《爱尔克的灯光》。

  平叙:在一篇文章中,记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时发生的事情,、。如《张中丞传后序》。

  肖像描写: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,包括容貌,姿态,神情,

  服饰等等

  语言描写:具体描写人物的独白,潜台词,说的话。

  人物描写

  行动描写:具体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动作。

  心理描写:具体描写人物的想法,联想,想象,看法。

  描写

  细节描写:具体描写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细小环节。如《张中丞传后序》,对南霁云的描写。

  自然风光描写:对山水景物的描写。如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

  环境描写

  社会环境描写:事件发生的场所,人物活动的背景。如《香市》。

  直接抒情: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公开表白自己的感情。一般不多见。

  借景抒情;如《往事》

  间接抒情借事抒情:如《爱尔克的灯光》。

  借理抒情:如《张中丞传后序》。

  《郑伯克段于鄢》(重点课文)

  《作家作品》

  《左传》又称《左氏春秋》,《春秋左氏传》,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。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著。

  记述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与争斗。

  《主旨》

  本文通过记述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,最后兵戎相见,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,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。

  《疑难辞句》

  1,亟请于武公。亟:数次。

  2,先王之制,大都不过参国之一。不过:不超过;参国:三分之一国都。

  3,既而大叔命西鄙,北鄙贰于己。贰:两属,西鄙与北鄙这两座城市既听庄公的命令,也要听共叔段的命令。

  4,不义不昵,厚将崩。昵:亲近;厚:土地扩大。

  5,大叔完聚,缮甲兵,具卒乘,将袭郑。完:修治完。聚:积聚;甲:盔甲;卒:兵卒。乘:战车。

  6,隧而相见,其谁曰不然。隧:动词,挖隧道;

  7,国不堪贰,君将若之何?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,君王将对他怎么办?

  8,姜氏何厌之有?厌:满足。

  9,爱其母,施及庄公。施:影响,推广。

  《课文翻译》

  当初,郑武公从申国娶来了妻子,名叫武姜。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。庄公出生时逆生难

  产,使姜氏受到惊吓,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,于是姜氏就很讨厌他,而偏爱共叔段,想立他为太子,她屡次向武公请求,武公都没有答应。

  等到郑庄公继了位,姜氏首先为共叔段请求以“制”为封地,庄公回答说:“制这个地方,是非常险要的城邑,虢叔就死在那里,要其他的城邑我都从 命。”于是姜氏要了“京”这个地方,庄公让共叔段居守在那里,称他为京城大叔。大夫祭仲对郑庄公说:“都邑的城墙超过二百雉(高一丈,长三丈为二雉),那 可是国家的祸害呀。古代圣王的规定:大的都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;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;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。现在京不合法度,不是古代圣王的制 度,您将要承受不住了。”庄公回答说:“姜氏要这样做,我怎么能躲避这灾祸呢?”祭仲回答:“‘姜氏有什么满足!不如及早给共叔段安排个地方,别让他的势 力发展蔓延。一旦蔓延起来,就难以对付了;蔓延的杂草尚且不能根除,何况是国君受宠爱的弟弟呢?”庄公说:“多做了不道义的事,一定会自蹈死地的,你姑且 等着瞧他栽跟头吧。”

  不久,大叔又使京城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明属庄公暗属自己。公子吕说:“一个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个君主,您将要对他怎么办呢?要把君位让给大叔的话, 我请求去侍奉他,如果不给他,那我请求除掉他,不要让百姓产生二心。”庄公说:“用不着,他将要自己赶上灾祸。”大叔又将原来两属的地方公开作为自己的郡 邑,扩大领地一直到廪延。子封说:“可以(动手)了,地盘扩大了;将会得到更多的百姓。”庄公说:“对国君不义,对兄长不亲,即使地盘扩大也将要垮台 的。”

  大叔修治城郭,聚集百姓,打造了盔甲兵器,装备好步兵战车,准备袭击郑国国都,夫人武姜将为共叔段开城门作内应。庄公听说了他们行动的日期, 说:“可以啦。”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。京的百姓背叛了大叔段。大叔段逃到了鄢。庄公攻打到鄢。五月辛丑,大叔段逃出了国界,逃到了共国。

  于是庄公就把姜氏放逐到城颍,并对她发誓说:“不到九泉之下,再也不要见到你了。”

  不久,庄公就对这件事后悔了。颍考叔是管理颍谷疆界的官,听说了这件事,就献给庄公一些东西。郑庄公赐给他吃的东西,他吃的时候把肉挑到了一 边。郑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,他回答说:“小人有母亲在世,尝遍了我给他的食物,没有吃过您这儿的带汁的肉,请您让我把肉奉送给她。”庄公说:“你有母亲可 以奉送,而我却没有啊!”颍考叔说:“能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吗?”郑庄公对他说了其中的缘故,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。颍考叔说:“您在这件事上有什么忧虑的 呢?如果掘地深到泉水,挖个隧道来相见,那么谁还能说不是(在九泉下相见)呢?”郑公听从了他的意见。庄公进到隧道里赋诗说:“大隧道中,欢乐无穷。”姜 氏从隧道里出来赋说:“大隧道外,欢乐畅快。”于是母子又像当初那样了。

  君子说:“颍考叔是一个真正的孝子,爱自己的母亲,并且推及到郑庄公身上。《诗经》

  上说:“孝子的孝无穷无尽,长久地赐给你同类‘,这大概说的就是颍考叔吧!”

  《学习要点与难点》

  分析本文的情节与段落层次。

  本文情节发展有四个环节:1,交代兄弟不和的原因;2,共叔段野心勃勃,而庄公故意纵其欲,养其恶,等待时机来收拾他;3,共叔段密谋袭郑,庄公出兵伐之;4,庄公幽禁姜氏,后又后悔,采纳颍考叔之计,母子和好。

 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。

  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揭露统治者的残酷无情,骨肉残杀。为了表明这个主旨,对战争前共叔段的活动,庄公的态度,写的十分详细,细到说的什么话都写 得明明白白;战后幽禁姜氏及采纳颍考叔的计策,也写得十分详细,这都是为了要突出主题思想。而克段于鄢的战争过程因为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大,因此一笔带过, 写的十分简略。

  人物性格分析(重点)

  郑庄公:阴险狠毒,老谋深算。工于心计。姜氏为共叔段请封给“制”这个地方。庄公因为“制”是险要地方,坚决不给,足见其精明;共叔段不断扩大 自己的势力,庄公表面不动声色,内含杀机,故意纵养其恶。等到时机成熟,火候已到,这才一举击败共叔段。庄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亲,后又怕担上不孝的坏 名,采纳颍考叔的计策,为自己摆脱不孝之名找了个台阶。表现他的虚伪。

  共叔段:贪婪狂妄,愚昧无知,野心勃勃,先是自己居住的城墙扩大,又命其他城市贰于己。他看庄公没有反应,认为庄公老实可欺,于是发动叛乱,很快就失败了。

  姜氏:偏狭昏愦,以私情干政。立长是西周以来继承王位根本制度,她却要进行干涉,埋下了以后骨肉残杀的种子。甚至她帮助共叔段袭郑,来打她另一个儿子,其昏愦可见。

  颍考叔:聪慧机敏。他出给庄公的计策,是用偷换概念的方法,庄公说的“黄泉”是黄泉这个词的联想意,引申义,即黄泉代表死亡,地狱;而颍考叔偷换了概念,它采用了黄泉的直指意,本意,黄泉的本意是地下水。这样颍考叔就解决了庄公的一个难题。

  掌握本文的细节描写的作用

  本文细节描写有“庄公寤生”颍考叔“食舍肉”姜氏母子“隧而相见”等。

  “庄公寤生”表现了姜氏偏狭的性格特征,并引起下文的兄弟不和。

  颍考叔“食舍肉”,表现了它的聪慧机敏的性格特征;

  “隧而相见”表现了庄公的虚伪可笑。

  5,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。

  本文主要人物是郑庄公。

  以共叔段贪婪狂妄,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。

  以姜氏的昏愦,衬托庄公的精明。

  以蔡仲,公子吕为国除害的急迫心情,衬托了庄公的城府之深,手段之高。

  《重点段落简析》

  “既而大叔命西鄙,北鄙贰于己。——不义不昵,厚将崩。”

  共叔段的性格:贪婪狂妄,不断扩张;

  庄公的性格:阴险毒辣,工于心计;

  中心人物是庄公,次要人物是共叔段,公子吕。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的作用。

  《李将军列传》(重点课文)

  《作家作品》

 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。

  《史记》1,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

  2,共130篇。12本纪;10表,8书,30世家,70列传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