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成人高考网logo

2019年中山成人高考专升本《语文》考试模拟练习及答案

发布日期:2020-06-23 11:45:30      作者:中山成考网      浏览量:

2019年中山成人高考专升本《语文》考试模拟练习及答案

一、选择题:

1.李清照的《声声慢》(寻寻觅觅)是( )

A.豪放词

B.田园词

C.婉约词

D.风雅词

参考答案:C

参考解析: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作家作品和风格的认识。李清照是宋代“婉约派”代表词人,再联系《声声慢》(寻寻觅觅)这首词的风格特点,可以确定它是“婉约词”。

2.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是一首( )

A.山水诗

B.田园诗

C.边塞诗

D.爱情诗

参考答案:A

参考解析: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题材的了解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,但从本诗的内容来看,是一首山水诗。本题关键是区别A项和B项,要求熟读诗歌,以便脑海中有清晰的印象。

3.下列作品中属纪传体通史的是( )

A.《论语》

B.《战国策》

C.《史记》

D.《左传》

参考答案:C

参考解析:《国语》和《战国策》是国别体史书,《史记》是纪传体史书。只有《左传》是沿用《春秋》本有的编年体体例对其作内容详解。

4.《选择与安排》是一篇谈写作经验的( )

A.社论

B.议论文

C.演讲稿

D.文艺评论

参考答案:B

参考解析: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文体的掌握情况。该文是一篇谈写作的选材和布局问题的议论文。

5.下列句子中,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( )

A.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?

B.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?

C.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

D.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?

参考答案:C

参考解析:反诘是修辞方法的一种,反诘句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,比正面阐述更有力,更能引起人的警觉。C项“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”出自李清照的词《声声慢》(寻觅觅)。国破家亡,自己的满腹才学又得不到施展,作者的理想与抱负也变成泡影而破灭,与满地堆积的黄花何异“如今有谁堪摘”看似问花,实则问人,反诘今昔不堪对比,晚景更加凄凉。

6.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( )

A.孟尝君不说,曰:“诺,先生休矣!”

先生休矣:先生休息吧!

B.今将军尚不得夜行,何乃故也。

何乃故也:这是什么缘故呢。

C.虏多且近,即有急,奈何。

即有急:即使遇到紧急情况。

D.愿陛下矜愍愚诚,听臣微志。

听臣微志: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。

参考答案:D

参考解析: A项“先生休矣!”的意思是“先生算了吧!”;B项“何乃故也”的意思是“何况是以前的呢”;C项“即有急”的意思是“倘若有了紧急情况”。

二、文言文阅读

阅读《张中丞传后叙》中的一段话,回答文后问题。

二公之贤,其讲之精矣。余一城,捍天下,以千百就尽之卒,战百万日滋之师,蔽遮江淮,沮遏其势,天下之不亡,其谁之功也?当是时,弃城而图存者,不可一二数;擅强兵坐而观者,相环也。不追议此,而责二公以死守,亦见其自比于逆乱,设淫辞而助之攻也。

7.指出这段话的抒情特点。

参考答案:寓情于叙事,寓情于议论,爱憎分明,感情强烈。

8.这段话可分几层?概括各层大意。

参考答案:这段话分为三层:第一层从开头到“其谁之功也”,肯定张巡、许远“守一城,捍天下”的功绩;第二层从“当是时”劾“相环也”,揭露逃跑者和旁观者的卑鄙行为;第三层“不追议此”到结尾,抨击诬蔑张巡、许远者的颠倒是非,“自比于逆乱”。

9.指出“以千百就尽之卒,战百万日滋之师”两句中的主要对比成分。

参考答案:这两句中的对比成分主要有二:一是兵少与兵多的对比,一是“就近”与“日滋”的对比。

三、现代文阅读

阅读《我爱这土地》中的下列诗句,回答下面小题。

假如我是一只鸟,

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:

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,

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,

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,

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……

——然后我死了,

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。

10.诗人为什么强调“鸟死了,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”?

参考答案:这既是假设,又是进一步的推论。用以表现“鸟”(诗人)对“土地”(祖国、人民)的永久的依恋,死了也不离开“土地”,让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。

11.诗人为什么要强调“假如我是一只鸟,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”?

参考答案:诗人是用假设的手法,说自己是一只鸟。当了鸟,仍然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。这表明诗人要用自己的诗作唤醒民众,积极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去。他要表达的是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、激怒,对未来黎明的向往之情。

12.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?

参考答案:诗中先运用了假设的手法,变“我”为鸟.具体抒情。然后又连用了由“这”开头的三个排比旬:“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,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,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”,这三句诗充满了对侵略者(暴风雨)的仇恨,对被侵略者奴役、欺凌的同胞的同情,以及自己和中华民族对敌人的愤恨。排比句正是诗之精华,加强了全诗的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