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成人高考网logo

中山成考语文高频考点试题及答案8

发布日期:2020-12-22 16:19:02      作者:中山成考网      浏览量:

    一、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(共24分,每题4分)

  1.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,最恰当的一组是(  )

  人文是“化成天下”的学问,它包括________人的智慧,开发人的潜能,调动人的精神,激励人的意志,________人的行为,以及促进人的健康,维护社会稳定,乃至发展社会经济,________人际关系等学问。

  A.启发 规范 调整

  B.启迪 规范 协调

  C.启迪 规定 协调

  D.启发 规定 调整

  答案:B

  2.下列各句中,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(  )

  A.“天宫一号”的成功发射,离不开数以千计的科学家们处心积虑的科研工作,更离不开国家有力的支持。

  B.来自科技界的政协委员,兴高采烈地参观了这个区污水净化系统设施。

  C.产品的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,一定要千方百计地确保。

  D.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,因势构筑,巧思妙想.真可谓鬼斧神工。

  答案:D

  3.下列句子中,没有语病的一句是(  )

  A.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,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,应当成为解决我国“三农”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B.时间是一匹在宇宙间任意驰骋绝不驯服的天马,我们只有尊重它,才有可能驾驭它.使它不致倏忽而逝。

  C.本届亚运会上.中国游泳队表现不俗,这支队伍是由二十个集训队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。

  D.今年国庆节期间,我市所有的消防车、消防官兵,为保障人们安全过节.而放弃休假,始终坚守岗位。

  答案:B

  4.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,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(  )

  晋察冀北部有一条还乡河,__________,__________,__________,碧绿的芦苇像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云。

  ①芦花开的时候,远远望去②河边有个小村庄③河里长着许多芦苇

  A.①③②

  B.②①③

  C.③①②

  D.③②①

  答案:D

  5.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,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(  )

  




  答案:D

  6.下列各组词语中,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(  )

  A.部署 脉搏 装潢 犄角之势

  B.缉私 渎职 文采 偃旗息鼓

  C.统考 启封 通牒 以德抱怨

  D.濒临 涅槃 钟磬 不事雕啄

  答案:B

  二、阅读下面文字,完成7~10题。(共16分,每题4分)

  悠然把酒对西山

  陈从周

  “更喜高楼明月夜,悠然把酒对西山”,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,写了这两句诗句。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脱胎而来的。不管“对”也好,“见”也好,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。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。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,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。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,明计成在他所著《园冶》一书中总结出来,有了定名。他说:“借者,园虽别内外,得景无拘远近。”已阐述得很明白了。

  北京的西郊,西山蜿蜒若屏,清泉汇为湖沼,最宜建园,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,明清两代,蔚为大观,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“万园之园”。

  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——圆明园,其于造园之术,可用“因水成景,借景西山”八字来概括,这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具体表现。偌大的一个园林,如果立意不明,也难成佳构,所以造园要立意在先。圆明园如今仅存断垣残基,要谈这些只能用今日尚存的另一个大园林颐和园为例了。

 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十千米,万寿山耸翠园北,昆明湖弥漫山前,玉泉山蜿蜒其西,风景绚美。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,精心模拟,故西堤、水岛、烟柳画桥,移江南的淡妆,现北地之胭脂,景虽有相同,趣则各异。

  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千米,水面占四分之三,北国江南因水而成。入东宫门,见仁寿殿,峻宇翚飞,峰石罗前。绕其南豁然开朗,明湖在望。

  万寿山面临昆明湖,佛香阁踞其颠,八角四层,俨然为全园之中心。登阁则西山如黛,湖光似镜,跃然眼帘;俯视则亭馆扑地,长廊萦带,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,其所以得无尽之趣,在于借景。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,玉泉山山色塔影,移入槛前,而西山不语,直走京畿,明秀中又富雄伟,为他园所不及。

  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,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,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,印象特深。廊引人随,中国画山水手卷,于此舒展,移步换影。上苑别馆,有别宫禁,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。

  谐趣园独自成区,倚万寿山之东麓,积水以成池,周以亭榭,小桥浮水,游廊随径,适宜静观,此大园中之小园,自有天地。园仿江南无锡寄畅园,以同属山麓园,故有积水,皆有景可借。

  水曲由岸,水隔因堤,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,斯景始出。而桥式之多,构图之美,处处画本,或玉带桥之莹洁柔和,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,每当山横春霭,新柳拂水,游人泛舟,所得之景与陆上得之景,分明异趣。而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园,足证“借景”之妙。

  7.以下完整体现了颐和园造园之术的一项是(  )

  A.颐和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千米,水面占四分之三,北国江南因水而成

  B.万寿山耸翠园北,昆明湖弥漫山前,玉泉山蜿蜒其西,风景绚美

  C.水曲由岸,水隔因堤,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,斯景始出

  D.上苑别馆,有别宫禁,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

  答案:B

  8.古代造园讲究立意,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一项是(  )

  A.北京西郊最宜建园,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

  B.佛香阁踞万寿山之巅,俨然为全园之中心

  C.颐和园移江南的淡妆,现北地之胭脂

  D.颐和园长廊极尽变化之能事,仿佛舒展的山水画手卷

  答案:C

  9.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,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
  A.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必须因园内之水,借园外之山,这种说法失之偏颇

  B.圆明园等一批名园和传世的园林理论著作《园冶》表明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

  C.颐和园的成功之处在于集郊园野趣于一身,同时又不失其皇家园林的品位

  D.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,精心模拟,以至成为中国园林设计中“借景”的典范

  答案:D

  10.以下是对“借景”之说的阐释,正确的一项是(  )

  A.“借景”指把不是园林中的景物搬入园林,使园林添色,使游人顿增游览兴致

  B.“借景”指在园林中进一步增添远景之美,而造园要立意在先,更强调了借景的作用

  C.“借景”指以园林之外的景物为背景,使外景烘托内景,增添了景致的变化和趣味

  D.“借景”指巧借园外景物,使之与园内之景相映成趣、融为一体,增加了景色变化

  答案:D

  三、(25分)阅读下面的现代文,完成11~14题。

  从根本上说,文学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。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的过程。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。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十分必要的,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。可以认为,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,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,并且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。

  我第一次读崔颢的《长干曲》的时候,由于想象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,至今还记得。“君家何处住?妾住在横塘。停船暂借问,或恐是同乡。”整首诗几乎未作描写与记叙,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、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却跃然眼前:长江上两舟相逢,一个船家女,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,是哪里人,她不等对方答话,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。后两句,可以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,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:“停船相问,别无他因,也许你我是同乡吧……”长江滔滔,两舟邂逅,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,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,得到了显现。这是想象在欣赏中的作用,因此,我以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。

  为了说明这种再创造,我再举徐志摩的短诗《沙扬娜拉①一首》。以为佐证:

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,

 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,

  道一声珍重,道一声珍重,

 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——

  沙扬娜拉!

  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娇羞,诗人借此形容这位日本女郎的温柔缱绻。我们欣赏这首诗,首先是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展开我们的想象活动的。从这一朵水莲花出发,想象那女郎的美丽、多情、柔情似水而又充满离别的轻愁。为什么说这是再创造?因为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位女郎的年龄、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两人的关系,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来。这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,而且是应该受到鼓励的。这种想象活动,可以使欣赏者自己,或由此联想起来的其他人物“移入”他所再创造的那幅画面中去——他可以把那一位水莲花似的女郎想象成自己的女友或爱人,也可以在一声充满“蜜甜的忧愁”的“沙扬娜拉”中,寄托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份眷恋之情。就是说,他可以把自身想象为诗中的人。

  但是,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,以为读诗可以“创造一切”,因而也可以“洞悉一切”。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,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,它的特点在抒情。因此作为读者,我们只能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: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,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,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。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。

  【注】①沙扬娜拉:日语“再见”的意思。

  11.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《长干曲》“整首诗几乎未作描写与记叙”?(6分)

  答案:因为整首诗只有青年女子的四句话,其中既没有关于人物、环境方面的描写,也没有对于故事情节的记叙。

  12.作者在对《沙扬娜拉一首》所作的欣赏中,具体地指出了“再创造过程”的哪两个步骤?(用第三段中的原文作答)(6分)

  答案:第一个步骤: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展开我们的想象活动。

  第二个步骤: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。(或:把自身想象为诗中的人。)

  13.作者为什么说“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”?(7分)

  答案:因为诗“不可能详尽地叙事”。(或: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。)

  14.从第一段的文意看,作者为什么把“诗歌的欣赏活动”看成是一种“再创造的过程”?(6分)

  答案:因为读者通过想象,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。

  四、(25分)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5~17题。

  弟子孟孙阳出,以告心都子。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,而问曰:“昔有昆弟三人,游齐鲁之间,同师而学,进仁义之道而归。其父日:‘仁义之道若何?’伯曰:‘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。’仲曰:‘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。’叔曰:‘仁义使我身名并全。’彼三术相反,而同出于儒。孰是孰非邪?”

  杨子曰:“人有滨河而居者,习于水,勇于泅,操舟鬻渡,利供百口。裹粮就学者成徒,而溺死者几半。本学泅,不学溺,而利害如此。若以为孰是孰非?”

  心都子嘿然而出。孟孙阳让之曰:“何吾子问之迂,夫子答之僻?吾惑愈甚。”

  心都子曰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学非本不同,非本不一,而末异若是。惟归同反一,为亡得丧。子长先生之门,习先生之道,而不达先生之况也,哀哉!”

  (节选自《列子·说符》)

  【注】:①党:家人、亲戚。②竖:年轻的仆人。③移时:半晌。

  15.杨子回答心都子的一番话,采用的是什么方法?(6分)

  答案:比喻。

  16.《歧路亡羊》这篇寓言的主旨是什么?(6分)

  答案:启发人们观察事物要抓住其本源及精神实质。

  17.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4分)

  答案:大路上因为岔道太多而丢了羊,学习的人因学说太多而丧失了生命。学问的本源并没有什么不同,没有什么两样,可是它的末流就有这样的差异。只有使分歧的末流回到本源上来,才不会有什么得失的差别。

  阅读下面这首诗,完成18~19题。

  月夜①

  杜甫

  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

  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

  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。

  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。

  【注】①天宝十五载(756)六月,安史叛军攻进潼关,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(今陕西富县),寄居羌村。七月,肃宗继位于灵武(今属宁夏)。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(今延安),企图赶到灵武,为平叛效力。但当时叛军势力已扩展到鄜州以北,他启程不久,就被叛军捉住,送到沦陷后的长安;望月思家,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。

  18.“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?(5分)

  答案:夫妻团圆,安史之乱尽快结束,人民不再流离失所。

  19.“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”的意思是什么?(4分)

  答案:雾气沾湿了她的浓密的头发,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。

  五、作文(60分)

  20.名利是场,名利是网,几多较量,几多迷茫。名利是帆,名利是樯,几多奋斗,几多沮丧。一个古老的哲理,一个常新的命题,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,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。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,那将是怎样一个世界?假如人人都利欲熏心,那又是怎样一种情景?

  上面这段文字能使你想到些什么呢?请以“名利”为话题,写一篇文章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、体验、感受、看法和信念,也可以编写故事、寓言等,所写内容必须在“名利”的范围内。

  要求:①立意自定;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;③题目自拟;④不少于600字。

  答案:略。